当前时间

首批145项政策将落地!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时间:2021-01-21 15:59   来源:科技日报
  1月20日,北京亦庄创新发布2021年度首场发布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举办,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推介首批145条政策,这标志着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路线图正式“出炉”。
  《方案》坚持立足北京经开区“四区一阵地”发展定位,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积极落实《总体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未来将亦庄组团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到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到5%以上、PCT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000亿元,力争打造“两区”建设的“亦庄样板”。
  《方案》施划“两区”建设路线图
  2020年9月28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经开区挂牌,面积27.83平方公里。根据要求,北京经开区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方案》明确北京经开区将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一条主线”,围绕国际化和便利化“两个抓手”,从构建“421”产业开放新格局、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综保区建设、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5个方面高位起步推动“两区”建设。
  即以高端产业为主线,从构建“421”产业开放新格局、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综保区建设、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推进“两区”建设。什么是“4+2+1”产业体系呢?“4”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这4个产业既在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之列,同时也是北京经开区多年来持续发力的四大主导产业;“2”是指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这是近年来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经开区逐步布局并在全市取得领先地位的两个服务型产业;“1”是指数字经济产业,北京经开区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都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实践,可以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方案》提出“两个抓手”,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端产业片区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国际化为抓手”,侧重对外开放,增强对高质量外资吸引力,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推进产业国际化,目标将经开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便利化为抓手”,侧重推动要素流动,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人才、资金流动等便利化水平,目标将经开区打造为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运输往来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145条政策赋能“两区”建设加速跑
  北京经开区作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如何围绕产业这条主线做文章,推动“两区”建设不折不扣落地?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按照“开放创新、协同对接、场景建设、资源供给、空间保障”的思路,北京经开区首批推出了145条政策。其中,涉及产业发展政策87条,占比60%。包括出台支持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政策45条(新一代信息技术10条、新能源智能汽车6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25条、机器人及装备制造4条)、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政策13条、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22条、数字经济产业政策7条。
  按照政策,北京经开区将每年拿出100亿元,在重大项目落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场景应用、技术改造、产业协同等方面,通过引导基金、贷款贴息、奖励扶持等方式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其中,每年安排超过5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每年安排5亿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区内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安排5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吸引优质企业在经开区发展。对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对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等。
  此外,145条政策中还有涉及人才服务体系优化政策46条,主要围绕“奖励、扶持、培养、服务、住房、医疗、教育、落户、出行、荣誉”十大要素,为各类人才提供体系化服务。涉及金融开放创新政策6条,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融资或再融资活动进行资金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等,发挥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涉及空间资源保障优化7条,系统性重构土地管理政策,探索工业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等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通过实行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相关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混合出让模式等方式,盘活更多土地空间。
  高起点推进“两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实际上,北京经开区坚持高位推动“两区”建设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分设13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每周调度、通报督办的工作机制,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在具体工作上,实行“三单”管理,目前已形成政策清单370余条,梳理产业用地16平方公里、重点园区和楼宇44个(可用于新增投资落地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储备项目超过900个。目前,亦庄组团首批已有近40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另据了解,近期拟签约外资项目2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160亿美元,包括外资总部项目、“一带一路”科文融合项目、高端产业项目、国际合作平台项目等。
  北京经开区推进“两区”建设让一批区内率先享受到便利。比如,近期,SMC把中国总部落到了北京经开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级气动元件研发、制造、销售公司及气动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公司将立足这里,统一负责SMC在中国地区投资、制造、研发、销售的管理运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区域投资发展的外资企业, SMC中国在区内建成运营了一工厂、二工厂、四工厂、研发中心等四个项目,是北京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亲历者。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拿到企业名称核准到我们正式拿到企业营业执照,仅仅用了3小时。”SMC相关负责人说。在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SMC自动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期间,SMC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加速了SMC中国总部落地的步伐。
  而在金融服务领域,北京经开区率先启动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在3天时间里推进2家银行加入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阵,同时,北京经开区还迎来了首家分行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跑出金融赋能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加速度。
  随着“两区”建设,北京经开区将把“两区”政策作为开启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政策叠加效应将不断增强,形成强大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畅通双循环主动脉,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上一篇: 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篇:内蒙古大学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