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国内首创!内蒙古研发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一针两防灭活疫苗填补国内空白

时间:2020-08-05 08:55   来源:创新内蒙古   下载

日前,由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高纯化、高效价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研发”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成功研制了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一针两防高效安全的灭活疫苗并获得了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及生产文号,填补了国内空白。自此改写了国内无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的历史。该疫苗的问世,为我国防控牛病毒性腹泻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传播和流行,以及促进养牛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两种动物疫病成养牛业“隐型炸弹”

畜牧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据自治区统计局官网显示,2019年,我区牛存栏量为626.1万头,较上年增长1.6%。《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我区打造成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实现由畜牧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的转型。发展畜牧养殖业,疫病防控是重中之重。据统计,近10年来国内牛病毒性腹泻与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率在85%以上。而2013-2014年抗体检测数据显示,内蒙古抽送的120个样品中,检测感染牛病毒性腹泻与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数字高达90%以上。因此,开展相关疫苗研究、防控和根除该两种疾病,迫在眉睫。

牛病毒性腹泻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两种重大疾病,均为国际兽医局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分别为三类和二类动物疫病。牛病毒性腹泻病会引起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死胎和畸胎等,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会引起母牛流产和死胎、成年牛肠炎和犊牛脑炎,有时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可导致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由于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发病牛群的净化和控制费用极其昂贵,由此带来的出口限制,参考国际计算方法,我国每年损失近20亿元。

接种疫苗是防制这类疾病的主要措施。国外已有大量牛病毒性腹泻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商品化单苗或联苗。然而,我国起步较晚,此前尚无商品化的疫苗,也因此导致该两种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和流行。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因持续性感染,导致病牛机体免疫机能损害,甚至终身带毒、散毒,成为养牛业的“隐型炸弹”,严重威胁养牛业的安全。

2015年,自治区科技厅设立科技重大专项——“高纯化、高效价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研发”,由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并开展相关研究。项目主要以研发高效、安全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为目标,为有效防控和根除该两种疾病提供有力武器。

研发国内首创一针两防疫苗解养殖户“燃眉之急”

项目开展期间,科研团队经过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佐剂选型、免疫程序、生产工艺技术等多个程序对牛病毒性腹泻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两种抗原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广泛筛选分离并获得与流行毒株高度匹配、免疫原性良好的两个疫苗毒株。在此基础上,团队通过细胞微载体培养、组合型纯化浓缩集成技术、进口佐剂乳化工艺等先进的工艺技术,最终研制出含有牛群中常见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抗原,属国内首创一针两防高安全性、高效价的二联灭活疫苗。目前,该疫苗已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并经过各项试验与检验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实现产业化生产。

疫苗流入市场后,包头市草原宏丰牛业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尝到了“甜头”。据该公司负责人任润田介绍,公司成立于2004年,规模为1000头牛。虽然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笔的资金,用于预防和消毒,但还是会出现小牛出生既有缺陷或腹泻的情况。“出生牛犊经常畸形,存活率低,损失较重”。听闻市场上有了牛病毒性腹泻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一针两防的二联灭活疫苗后,任润田抓紧安顿相关人员买来疫苗给牛进行了试验。如今,养殖厂的存活率从50%提升至90%

针对宏丰奶牛养殖厂的情况,“高纯化、高效价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研发”项目负责人范秀丽表示,大部分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很注重牛群的细菌感染,而忽略了病毒性传染,但是恰恰是病毒性疾病,如牛病毒性腹泻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因其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特点,不仅对养殖户的信心造成沉重打击,对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据悉,目前该疫苗已被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田牧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农垦集团公司、东营佳发肉牛有限公司、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新疆西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瑞兴牧业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等多家大型集约化牛场采用。疫苗投放市场后,可实现销售额近3000万元,税金约180万元。 

上一篇: 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我区乳、肉制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浙江:助力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打造,“院港共建”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