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呼和浩特)盐碱地水稻高端品种选育基地落户土默特左旗
日前,记者通过土默特左旗工信和科技局了解到,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林少扬研究组合作,启动实施呼和浩特市科技重大专项,将在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卡台基村建设中科院(呼和浩特)盐碱地水稻高端品种选育基地,针对北方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以及区域内待开发盐碱地资源,引进国内外优质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开展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创新,计划在3年内培育岀能够在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广大盐碱地栽培的高端水稻新品种2个以上。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300亩,规划建设10亩数码农场、200亩新品种展示田,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1000亩,同时配套建设集收贮、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智能种子收贮库1座,保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份水稻种质材料。
项目组科研团队利用先进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和水稻染色体组设计育种技术方案,开展种子材料基因信息分析,挖掘抗盐碱、抗倒伏、控制水稻生长期、香米、软米、糯米、高产等优良等位基因,选育适应内蒙古盐碱地和气候、水文等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品种,构建内蒙古优质品种品牌大米,助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在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卡台基村流转的土地上开展盐碱地改造,充分利用驻地牧场、水塘地表水、红领巾水库泄洪水,构建有机循环农业体系,调整种植结构,成功在盐碱地上种植成功水稻,并取得绿色和有机认证,亩产由350公斤逐年提高。在此基础上2018年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著名水稻专家林少扬博士实验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启动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分别在中科院实验室和稼泰公司开展环境分析、基因分析、品种选型,并在稼泰公司对13个目标品种进行了适应性栽培展示。
通过中科院(呼和浩特)盐碱地水稻高端品种选育基地的建设,对调整当地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集成创新能力、夯实呼和浩特农业品种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预计年种植水稻面积1000亩,年产高端水稻400吨,实现年新增产值600万元,利润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