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稀土为媒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谱新篇
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为2009年科技部批复的第四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与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仅极大提升了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而且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利用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稀土材料领域的先进基础研究优势、先进试验装备来进一步加深研究深度,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蒙古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其勘探、开发利用该国稀土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人员王彦说。
打开国内稀土通向世界的大门
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一家以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宗旨,以稀土冶金和环境保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及分析检测、信息为研究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自2009年以来,基地不断扩展科技合作领域,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日本、欧盟、韩国、蒙古国等国的研究单位和企业在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纯、储氢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元素分析方法及标准以及稀土在农业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或交流,共同承担了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项目涉及稀土湿法冶金及环境保护工程化研究、稀土火法冶金及环境保护工程化研究、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轻质合金、稀土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拥有包括真空热处理炉、高真空烧结炉、真空感应熔炼炉、高真空多功能电弧熔炼炉等材料制备装备;震动样品磁强计、扫描电镜、差热分析仪、纳米粒度仪、氧氮分析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关键分析检测设备。
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人员王彦认为,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对包头稀土研究院及时掌握国内外稀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引进和利用国外领先的研究方法,提高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科技合作催生一批重大成果
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批复建设至今,共计承担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15项,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
2011年,包头稀土研究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阿伦尼乌斯实验室结构化学系合作承担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金属氢化物-空气电池的合作研发”项目,项目主要任务是开发新型二次电池——金属氢化物-空气(MH-Air)蓄电池。该电池以稀土储氢合金作为负极,双效氧电极(如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作为正极,碱性水溶液为电解液,吸收了镍氢电池及氢氧燃料电池两种电池的特点和优点,最接近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会(USABC)制定的相关指标,具有高比能量密度(100-220Wh·kg-1)、成本低、安全性好、对环境无污染、有较长使用寿命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电动车及各类移动通讯设备的主要能源。
包头稀土研究院与俄罗斯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合作项目“稀土系Y2FeSb2储氢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合作研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容量La-Y-Ni系储氢材料,实际放电容量达到390mAh/g以上,超过了传统LaNi5型储氢合金的理论容量,解决了高容量La-Mg-Ni系储氢合金难以制备的问题,综合性能满足市场需求,突破了国外的专利限制。
此外,近十年,包头稀土研究院磁制冷项目与美国、加拿大、瑞士、西班牙、法国、英国、丹麦、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大学、企业进行了有关稀土基室温磁制冷材料、磁制冷用永磁磁场系统等合作项目。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建立了稀土基磁制冷材料产业示范线。
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技术与技术研究所共同申请了中斯政府例会交流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3月份获批,项目执行期3年。该项目主要研究用离子液体回收钕铁硼和钐钴磁性材料废料中稀土等有价元素。通过双方合作,有望实现稀土磁性材料废料的科学认知和环保、高效的回收,并为今后离子液体在稀土磁性材料废料回收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开发稀土材料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新应用
通过多年的努力,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2010年,包头稀土研究院承办了“第四届国际室温磁制冷学术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100多名学者、工程师参加了会议。2017年,包头稀土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室温磁制冷技术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自来自中国、荷兰、日本、法国、英国的30多个研究院所、制冷企业及高校的60余位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