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头兵”引领农牧业提质增效全市农牧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在乌兰察布广袤的田野牧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走乡村入牧户,宣讲惠民政策、指导耕种畜牧、提供咨询帮助;他们是农牧民心中的“农专家”,是问需开方的“把脉人”,是精准扶贫的“传经者”;他们像一股春风吹向了农村大地,为农牧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牧业科技特派员。
乌兰察布市于2003年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聘市、旗县两级科技特派员约600名,其中市本级近200名,旗县级约400名。广大科技特派员常年活跃在农村牧区生产一线,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十多年来,这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创新,立足地区特色,亮点纷呈、成绩显著,走在全区,甚至全国前列,多次受到科技厅、科技部的表彰,并多次接待友邻盟市及十多个省市的考察、交流。期间陆续涌现出一批批有技术、会服务、下得去、蹲得住的优秀科技特派员。他们勤奋工作,在生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创业、论文专著、生产标准制定、科技项目实施、企业各类技术资质认证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和工作成效。
点亮农村牧区发展的科技之光
近年来,乌兰察布柔性引进自治区内外多位知名教授、专家作为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在指导全市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和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中国农业大学王琦教授、张丽霞博士、李燕博士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等多个旗县,贯彻新时期国家降肥减药农业生产方针,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应用自有专利成果,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抑制土传病害,增产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和肥料利用率,解决了农作物连作障碍问题。
在市级科技特派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支持下,乌兰察布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引进甘蓝中甘21为代表的系列新品种,现已在全国推广,打破了种植甘蓝需进口种子的局面,使甘蓝品种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这也是目前冷凉蔬菜中,国内唯一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品种。
此外,市级科技特派员、中国农科院教授庄飞云在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站与察右中旗胡萝卜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出国产胡萝卜新品种已达到国际水平,在种植试验中创新的胡萝卜高垄覆膜栽培技术也取得成功,目前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在市燕麦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乌兰察布市选育出适宜本地种植的燕麦加工型专用品种6个,燕麦籽实增产效果达10%以上,干草增产效果达20%以上,荞麦增产达15%以上。
通过总结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生产实践,多位科技特派员发表或取得了专业技术领域相关技术成果、专著、论文、专利,还科学规范编写了一批农牧业现代生产技术规程,经自治区核准发布,对推动全市乃至全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冷凉蔬菜院士站研究员关慧明研发出GC16-系列绿色生态制剂获两项国家级科技成果认定,并申请专利5项;他提出的“温室前屋面45度角”技术改造,被定为市地方标准,已取得专利;他研发的温室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和露地的气流循环技术均获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出版了著作。市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郑有创新发明了《滴灌主管支管回收装置》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已批量投入生产使用。市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韩飞创新发明了《用于连接中耕培土装置的拖拉机牵引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薯苗不能在中间生长的实际问题。
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制定了《杜泊羊》和《萨福克羊》两个新品系自治区地方标准,并发表论文2篇。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通过大量技术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收获了一批科研及技术成果:2018年至今发表4篇省部级论文,制定了10个商都县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取得了3项国家专利,引进改装适合农户应用的蔬菜栽苗器、机械除草机等设备150多种。
深入一线解决企业所急所盼
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落实下去,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深入企业,全市农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带着满腔热情,广泛参加或主持了市内多项农牧业产业的生产技术攻关项目,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了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
聚焦全市优质特色农牧产业,王凤梧市科技特派员团队与纳尔松酒业公司联合成立了“燕麦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市农科院燕麦酒酿造研发基地;与市中蒙医院等医院及养生会所建立了“燕麦荞麦食品食疗临床研究中心”;与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建立了“燕麦食品加工研究中心”,研发制作大比例添加燕麦面粉的月饼、糕点等食品。市级科技特派员、自治区农科院研究员王勇与山东华龙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西兰花收获机,并已申请专利。市级科技特派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任文明深入指导察右中旗阴山优麦、察右前旗塞主粮燕麦加工企业,改善加工工艺,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特别是2018年以来,帮助集宁区纳尔松酒酿造公司优化燕麦酒加工工艺,缩短发酵时间,增加香味物质,提高出酒率,获国家专利2项。韩伟市科技特派员团队在民丰种业公司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牧户、企业和市场的重要纽带,是带动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积极协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开展资质认证服务,推进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其中,市级科技特派员李喜元协助农业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等认证绿色农产品及其生产基地一家、申报绿色农产品及其生产基地两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及其生产基地两家;市级科技特派员段伟伟协助商都县曹氏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完成QS认证及品牌注册;市级科技特派员常建新完成了“霸王河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商标注册,并成功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为精准扶贫插上科技翅膀
产业扶贫,科技先行。乌兰察布市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到贫困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等精准扶贫一线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技术推广“培训员”、产业发展“指导员”、成果转化“示范员”、企业振兴“助理员”作用,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市级科技特派员霍刚是鹏程农科公司总经理,2015年以来,该公司向周边农户、贫困户、企业提供优质种猪2万头,扶贫优质仔猪35000头,帮扶补贴农户购猪仔资金160万元,资助的贫困户通过养猪户均增收8000至24000元。
这不是特例。在一线的科技特派员立足贫困乡村产业优势,积极开展旱作设施农业开发、设施畜牧养殖、食用菌栽培等技术试验研究,并带头引项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龙头,有力助推畜草、马铃薯、菌菜等产业发展。市级科技特派员罗康石指导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带动20位贫困户户均养殖能繁母牛4头;郭天龙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配合四子王旗畜牧工作站,协同推广母羊低成本养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低成本肉羊养殖饲料10吨;市级科技特派员王恒指导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50多棚,实现收入约6万元/棚,带动贫困人口100多人在食用菌基地务工,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人均增收约5000元;市级科技特派员杨巨才向周边贫困户捐赠雪菊苗条18000株,带动贫困户生产雪菊增收;市级科技特派员王世亮主持市天保工程扶贫项目,年聘用贫困护林员1183人,帮助贫困户增收。
上一篇: 智能机器人点亮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