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联手研究寒旱区河湖水冰封期内污染物存在特征及环境行为
时间:2020-04-30 10:27
来源:创新内蒙古
下载
由于寒冷和干旱两个特殊气象条件,寒旱区区内河湖水体都会经历一个长达4-7个月的冰封期,此时湖水体污染物的存在特征及环境行为与非冰封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的五大湖区中,位于北方的蒙新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中的湖泊大多数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然而,冰封期给环境监测部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野外监测工作很难完成。
为了摸清冰封期内污染物的存在特征及环境行为,为环境问题的出现进行预测及防范,并解决在寒冷状态下常规的水质指标监测系统和污水处理技术难以适应的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史小红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寒旱区河湖水质综合监测管理及处理技术”,联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拉米生物实验站,依托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开展了典型河湖水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及污染机理研究;对冰冻环境下测试探头及仪器进行改良,开发低温、冰冻条件下河湖环境指标信息采集、实时监控及评价技术;充分考虑北方天然冷能资源与低温环境条件,结合地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低温环境河湖水污染复合处理技术方案等多项研究。
据项目负责人史小红教授介绍,目前,项目已确定了河湖不同区域、冻融状态水环境特点、变化过程规范评价标准,并进行了冻融条件下湖泊环境特征及污染物在冰、水、泥多介质环境中分异规律的研究,量化评价了冻融作用对湖泊环境演化的影响效应,为内陆寒区河湖环境保护与修复选择最佳时间及最优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项目初步应用EMMI软件进行了数据采集与传输,建立起水环境云平台海量数据库,并对冰冻环境下探头测试及仪器进行了技术改良,可为污水复合处理技术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预计到2020年年底,项目将完成冷冻浓缩分级提取净水方法的去除率、影响因素、最优参数选择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主体设施及地下净水方法的工艺选取。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