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内蒙古首家5G智慧医院:5G远程会诊成为现实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通过5G网络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例复杂性疑难重症远程病例的专家远程会诊。这也是自治区首次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并取得成功。
5G落地将为患者带来哪些医疗福利?将会建成怎样的智慧医疗体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给出了答案。
5G让远程会诊成为现实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通过5G网络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例复杂性疑难重症远程病例的专家远程会诊。会诊通过5G网络超高速地传输调取了病理及影像资料,千兆级的下载速率让现场的专家对下载片源体验几乎无等待,大大提升了会诊效率。
“现有的4G技术带宽不够,高清超声波、高清视频回传都受到限制,5G网络有助于信息实时传输,视频卡断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因此,网速不再成为影响远程会诊效果的因素。”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武永丰介绍,除了远程会诊业务,下一步医院计划开展5G网络技术下的紧急救助。
心血管疾病发病快,分秒系存亡。未来,通过5G技术,医护人员在出心血管疾病急诊时,可将患者的发病情况、生理数据实时传输至医院。医生可以制定最好的急救诊疗方案,并配置好相关抢救的医疗设备,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5G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举行了“5G・智慧医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三方商定联合打造“智慧医院5G联合实验室”,并开通了全区首家医院5G网络试点。根据协议,三方将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在5G基础设施建设、5G医疗应用合作、5G联合实验室合作、智慧医院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通过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基于5G技术体系和云网融合,构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院创新模式。
“5G联合实验室作为一个开放的科研平台,将探索5G技术在便捷就医流程、优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应用,引领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提升诊疗效率、优化管理模式,使医疗服务更贴近人心。”内蒙古电信公司行业经理董树翔表示,5G技术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基于5G的增强型移动超高带宽特性,未来可进行远程操作、日常监护、VR医学教学、AR诊疗等,有效打破空间限制,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提升医疗效率和帮扶。同时,基于5G的覆盖和增强型移动超高带宽特性,还可实现采用机器人完成物资配送、消毒、患者引导等工作,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保障安全。基于5G大连接的特性,院内监护设备、个人可穿戴设备都可以实时独立联网,真正做到可持续监控,服务于医生诊疗,为患者提供不间断的医疗保护。
落实5G医疗需完善顶层设计
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大容量的三大特点。它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安全、自由的联通。
5G将对医疗产生巨大影响。然而,5G医疗要全面落实推进,武永丰主任认为还需要从国家层面着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法规,特别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方面的内容。“5G医疗是在网络上实现的,所以必须要考虑如黑客攻击等潜在性风险问题。对医院而言,除了加强技术建设,更应培养医护人员在5G技术下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