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在白音锡勒牧场率先示范推广
时间:2019-09-16 09:48
来源:创新内蒙古
下载
近日,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下派的专家团队,深入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开展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
在白音锡勒牧场,专家们着重讲解并现场演示了“饲草料种植-牛羊养殖-粪污发酵-蘑菇种植-蚯蚓养殖-散养鸡饲养-有机肥还田”于一体的自循环资源化利用先进模式。该技术模式对畜禽粪污实施全量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蘑菇种植,产出蘑菇后的废弃底料进行蚯蚓养殖,再利用鲜活蚯蚓喂养草原散养鸡,延长了牧区单一养殖牛羊的产业链,提高了牧户收益。同时还将处理后的粪污制成有机肥,施用到天然草地或农田,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牧草和农作物生长,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白音锡勒是内蒙古主要的牧区之一,随着牧区牲畜数量的急剧增加,对天然草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许多地方超载过牧,草原退化。如何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加强草原保护、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实施的“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项目,以其自循环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培训、示范和观摩,实现生态农牧业的标准化示范,打通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锡林郭勒盟乃至我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立新研究员介绍:“我们依托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项目,主要开展了草原牧区肉牛‘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草原牧区肉羊节本增效福利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蒙燕’1号高产栽培技术及优质饲草生产示范、草原蘑菇新品种及新型栽培模式示范推广等工作。比如,我们在白音锡勒牧场对牛羊圈舍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达到了降低冬季牛羊饲养成本、提高繁殖率,避免冬季长距离放牧造成的营养过度消耗问题等预期目标,最大限度的保障草牧场得以休养生息。”
据了解,为推进内蒙古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项目研究人员重点针对我区牛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污染排放及减排治理问题,利用闲置圈舍或搭建简易太阳暖棚,结合微生物异位发酵,形成“粪污全量收集与还田利用模式”,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项目构建了规模养殖场自循环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效解决了因牛羊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和因化肥使用所造成的农业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低碳经济和农业循环的发展,同时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农牧民收益渠道,提高了乡村牧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