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一带一路”贡献中国智慧——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侧记
7月的库布其沙漠,绿树森森、花香阵阵。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内蒙古库布其亿利生态示范区开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时光回溯。2017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2013年8月,李克强总理向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2015年7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发来贺信……
一封封贺信背后,是中国政府对防治荒漠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沙漠治理的充分肯定,是世界对荒漠化防治的共同关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不仅是自然生态领域的热点难题,更严重影响着全世界消除贫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全球荒漠化土地有36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球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分钟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变为荒漠,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0万人因居住地荒漠化而被迫迁徙,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十几亿人口长期饱受风沙之患。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从国内外政要、企业精英到学术界翘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与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困、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真知灼见与宝贵智慧。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的执行秘书易卜拉辛·蒂奥说,中国防治荒漠化工作走在全球前列,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联合国实现2030年发展议程提供了巨大动力。
中国驻日本前大使程永华认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目前所在的库布其沙漠就是最好的例子,沙漠经济学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在人与沙的艰难对决、反复博弈中,鄂尔多斯探索出‘党政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运作、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开创了市场化防沙治沙的先河,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这是论坛上被谈及最多的话题。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植被增加量已经占到过去十几年中地球植被增加总量的25%。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的治理绿化,为全球增绿贡献了1‰的面积,治沙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
3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沙区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从穷荒绝漠到绿色奇迹,这片“死亡之海”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不仅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大幅增加,还带动沙区10多万群众摆脱贫困,成为了“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书”。
荒漠化防治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事业,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研究与不断探讨治理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27日下午举行的201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土地生命奖”颁奖仪式上,埃塞俄比亚农业部MERET计划、布基纳法索RéseauMARP总裁马蒂厄·韦德拉奥果以及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云丹获此殊荣。
易卜拉辛·蒂奥表示,“土地生命奖”获奖者的成功案例表明,恢复退化土地是可行的,这项行动可以使得成百上千甚至上百万人携起手来,共同实现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本届论坛嘉宾汇聚、全球瞩目,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丰硕成果。这不仅令长久奋斗在防沙治沙战线上的人们备受鼓舞,更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新的起点。
下一篇:5G技术推动工业物联等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