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见证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2015—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奖励特点综述

时间:2019-07-26 15:26   来源:创新内蒙古   下载

725日上午,全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20152018年度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走上领奖台,接受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的崇高荣誉和人民的检阅。

5位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59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奖,373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17位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4位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翻开4年自治区科技奖励公报,我们看到了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喜人成就,见证了科技工作者坚守科研初心、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风采。成果镌刻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印,表彰将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再次激荡于科技工作者心中。

01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产学研融合点亮科技之光

曾几何时,大口径、高性能厚壁无缝钢管这一能源建设基础产品,被国外卡住了生产装备和技术的“脖子”,每年都需要耗费高额外汇进口。

打破这一瓶颈的是内蒙古北重集团牵头组织攻关的国家863计划“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项目(简称360项目),面对既无经验又无文献借鉴的设计制造难题,北重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及国内多家专业企业组成研发团队,仅用3年就完成了国外同类设备研发7年的工作量,创造了一项项科研记录,成功建成了世界首台3.6万吨黑色金属挤压机组,并试制出完全自主的超超临界用P92无缝钢管产品,形成了年产2万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彻底打破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超过20亿美元。相关技术与装备分别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带头人雷丙旺也因此荣获2017年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360项目的成功是我区企业发挥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积极引导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政策向企业倾斜、科技投入向企业倾斜、平台人才向企业倾斜,形成了科技成果主要产生在产业一线的良好局面。根据4年科技奖励公报统计,2015-2018年,由我区推荐并获得的3项国家科技奖励,全部由企业完成,自治区授奖的373项科技进步奖中,由企业参与完成的成果共212项,占该奖项成果总数的56.8%。其中,由企业独立完成或牵头完成的成果达到了177项,占该奖项成果总数的47.4%。“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技术”、“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振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双炉粗铜连续吹炼工艺”、“复合式稀土永磁室温磁制冷机”等一批企业完成的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02基础研究持续发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蒙古马”是草原人民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象征,内蒙古农业大学芒来教授和研发团队以马属动物为研究对象,在科研工作中发扬“蒙古马”精神,对马属动物基因组展开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马Y染色体序列图谱,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质量、完整的家驴基因组,为内蒙古优势学科和相关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立足优势特色领域和重点学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自治区重大需求,着力强化基础研究,特别是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的理论突破。

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自治区授奖的59项自然科学奖成果中,95%以上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研究领域覆盖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化学、数学等优势学科和新材料、中蒙医药、生物技术、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相关成果的理论研究水平呈现逐年提高态势,4年来,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一、二等奖的成果共发表论文上千篇,其中70%以上的论文被SCIE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收录,论文总引数超过5000次以上。

在基础研究的有力推动下,自治区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4年来,自治区科技奖励成果共取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409项,其中,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8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75项,审定植物新品种43个,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5项。原始创新正在成为自治区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03重点领域集群突破彰显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纵览四年来自治区科技奖励成果,科技对重点产业领域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获奖成果瞄准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和产业需求,有效聚集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推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形成技术集群突破。

在生态环境与节能环保领域,2015年以来内蒙古取得的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励成果达60项,占全部获奖成果的1/10多。其中,内蒙古大学开展的“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成功发现了导致草原群落退化的机理,提出了退化草地恢复、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不仅促进了我国演替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对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内蒙古林科院等单位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草原、黄土丘陵沟壑区退化土地植被恢复,开展了植物物种优选、植被恢复技术、可持续经营技术和产业化种植与示范研究,在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库布齐沙漠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建立了27个试验示范区,治理退化土地面积8400平方公里,流动沙丘植被盖度达40%以上,退化、沙化草原植被盖度达46100%,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盖度达7098%,取得了明显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领域,2015年以来获奖的科技成果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精纯提取,到高值开发利用,再到绿色环保加工的全流程技术供给。其中,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得主,内蒙古科技大学李梅教授和其研发团队研发的“白云鄂博尾矿全回收、全利用新技术集成”成果,将白云鄂博尾矿资源以切蛋糕的方式“吃干榨尽”,成功得到了品位大于60%的稀土精矿和氧化铌、氧化钪等附加产品,将闲置的白云鄂博尾矿资源变废为宝,为国家和自治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的复合式永磁室温磁制冷机,在国内外首次将稀土磁制冷技术应用到冷藏柜和酒柜上,为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迈向中高端开辟了新途径。

与人口健康有关的获奖的科技成果最多,4年累计授奖131项,接近获奖成果总数的29%,领域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医学研究、蒙中医药开发和药材种植加工等。其中,内蒙古大学博·格日勒图教授及其团队在传统蒙药研究中导入化学理论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传统蒙药材胡芪的降脂药效和保肝作用,完成了天然产物荜茇宁的化学合成、药理药效、制剂研究等成药性评价,成功研发出降脂保肝新蒙药“胡芪降脂胶囊”,临床测试总有效率高达95%,为促进蒙药发展和人口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聚焦布病、手足口病等内蒙古地方病研究,分别完成了“内蒙古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的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及相关技术应用”等成果。其中布病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全区53个旗县区推广应用,为全区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率大幅降低发挥了重要作用;手足口病相关研究成果推广后使我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下降了47.22%,手足口病报告死亡数下降了92.31% 

上一篇: 创新浪潮涌风正一帆悬——内蒙古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下一篇:获奖成果为内蒙古带来了什么?